大乘密嚴經卷下


我識境界品第七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遍觀十方從髻珠中放大光明,其光普照一切國土及密嚴中諸菩薩眾,放斯光已即告如實見菩薩言:「仁主!雪山之中有一惡獸名為能害,變詐百千以取諸獸殺之而食,若見牝鹿有子之者便為子聲悲鳴相呼,若有牝鹿便現有角與其相似而往親附,彼無驚懼殺而食之,見牛馬等種種諸獸悉同彼形而肆其惡。仁主!一切外道於阿賴耶所生我見亦復如是,如彼惡獸變種種形,著我之人所執我相,各各差別乃至極小猶如微塵。仁主!是諸我執於何而住?不住於餘但住自識。計我之人言我與意根境和合,意等和合而有識生,本無有我,如衣與花和合而有香氣,未和合時無香可得。是故當知但唯有識心及心法,無別有我,如盤中果,如籠中燈,如伊尸迦文闍之草而可得者。但以因緣心心法生,此中無我亦無有生,微妙一相本來寂靜,是諸佛菩薩觀行之人內證境界,諸外道等不了唯識生於我見,無知法智而強分別執著有無,若一若多我我所論,如彼惡獸多所傷殺,此亦如是,令諸眾生於生死中馳騖往來,不肯親近佛及菩薩諸善知識,展轉遠離無歸向時,違背聖道失於己利,於三乘中乃至不得一乘之法,為取所縛不見真諦,不得預於密嚴之土,乃至名字亦不得聞。仁主!諸觀行人咸於此識淨除我見,汝及諸菩薩摩訶薩亦應如是,既自勤修,復為人說令具速入密嚴佛土。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微密品第八


 


爾時眾中有菩薩名曰寶手白眾色最勝王言:「王應請問金剛藏,住三昧者一切世間所有眾法離諸分別及以名字不相應名相應之名,彼法自性於何而住?此諸佛子專心願聞。」時眾色最勝王即隨其義而問之曰:


名想等境界 一切世間法 為唯是分別 為離分別有


如其所立名 是名何所住 金剛自在者 願為我宣說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以偈答曰:


世間種種法 一切唯有名 但想所安立 離名無別義


四蘊唯名字 是故說為名 如名摩納婆 但名無有體


佛及諸佛子 說名唯在相 離相而有名 不作是分別


是故依於相 分別種種名 譬如祑吐等 此皆無有實


凡夫所分別 莫不皆依相 是故世間法 離相即皆無


瓶衣車乘等 名言所分別 色相雖可說 體性無所有


世間眾色法 但相無有餘 唯依相立名 是名無實事


王應觀世法 離名無所有 但以分別心 而生於取著


若離於分別 取著即不生 無生即轉依 證於無盡法


是故大王等 常應觀想事 但是分別心 離此即無有


形相體增長 散壞質與身 如是等眾名 皆唯色之想


想名及分別 體性本無異 隨於世俗義 建立而不同


若捨離名字 而求於物體 過去及未來 此皆無所得


能知諸識起 無有所知法 所知唯是名 世法悉如是


以名分別法 法不稱於名 諸法性如是 不住於分別


以法唯名故 想即無有體 想無名亦無 何處有分別


若得無分別 身心恒寂靜 如木火燒已 畢竟不復生


譬如人負擔 是人名擔者 隨其擔有殊 擔者相差別


名如所擔物 分別名擔者 以名種種故 分別各不同


如見杌為人 見人以為杌 人杌二分別 但有於名字


諸大和合中 分別以為色 若離於諸大 色性即無有


如德依瓶處 瓶依名亦然 捨名而取瓶 瓶終不可得


瓶不住瓶體 名豈住於名 二合生分別 名量亦非有


住於如是定 其心不動搖 譬如金石等 本來無水相


與火共和合 若水而流動 藏識亦如是 體非流轉法


諸識共相應 與法同流轉 如鐵因磁石 周迴而轉移


二俱無有思 狀若有思覺 賴耶與七識 當知亦復然


習繩之所繫 無人而若有 普遍眾生身 周行諸險趣


如鐵與磁石 展轉不相知 或離於險道 而得住諸地


神通自在力 如幻首楞嚴 乃至陀羅尼 莫不皆成滿


讚佛實功德 以之為供養 或現無量身 一身無量手


肩頭口及舌 展轉皆無量 往詣十方國 供養諸如來


或雨眾妙花 寶衣及瓔珞 其積甚高廣 如須彌等山


供養於如來 及以諸菩薩 或作寶宮殿 如雲備眾彩


化現諸天女 遊處於其中 妓樂眾妙音 供養於諸佛


或與佛菩薩 遊止常共俱 一切眾魔怨 自在而降伏


得自證三昧 已轉於所依 闡揚五種法 八識及無我


相續無暫停 一心而供養 或現身為小 其量如微塵


復現為大身 無邊不可測 種種諸色相 以供養如來


或於自身中 普納諸世界 復以諸世界 置之於芥子


大海為牛跡 牛跡海亦然 是中諸眾生 身心無所嬈


一切所資用 平等而饒益 如日月如地 如水及火風


又如大寶洲 亦如良妙藥 


諸法不生滅 不斷亦不常 一異及來出 如是悉無有 


妄立種種名 是為遍計性 


諸法猶如幻 如夢與乾城 陽焰水中月 火輪雲電等


此中妄所取 是為遍計性 


種種諸名字 說於種種法 此皆無所有 是為遍計性 


一切世間法 不離於名色 斯皆但有名 離名無別義 


如是遍計性 我說為世間 


眼色等為緣 而起三和合 聲依桴鼓發 芽從地種生 


宮殿及瓶衣 無非眾緣起 眾生若諸法 此悉依他性 


若法是無漏 其義不可捨 證智所從生 此性名真實


諸法相差別 已說其自性 若離自性門 諸法不明了


如人以眾物 幻作種種形 色相雖不同 性皆無決定


世事悉如是 種種皆非實 妄情之所執 遍計無有餘


譬如摩尼寶 隨色而像現 世間亦復然 但隨分別有


體用無所在 是為遍計性 如乾闥婆城 非城而似城


亦非無有因 而能如是現 世間種種物 應知悉亦然


日月及諸山 屋宅煙雲等 體相各差別 未嘗有雜亂


自他及與共 體性皆不成 但是所分別 遍計之自性


諸物非因生 亦非無有因 若有若非有 此皆情所執


名依於相起 二從分別生 正智及如如 遠離於分別


心如相顯現 相為意所依 意及五心生 猶如海波浪


習氣無有始 境界亦復然 心因習氣生 境令心惑亂


依止賴耶識 一切諸種子 心如境界現 是說為世間


七識阿賴耶 展轉力相生 如是八種識 不常亦不斷


一切諸世間 似有而安布 有計諸眾生 我等三和合


發生種種識 了別於諸境 或有妄計言 作者業因故


生於梵天等 內外諸世間 世間非作者 業及微塵作


但是阿賴耶 變現似於境 藏識非緣作 藏亦不作緣


諸識雖流轉 無有三和合 賴耶體常住 眾識與之俱


如輪與水精 亦如星共月 從此生習氣 新新自增長


復增長餘識 餘識亦復然 如是常輪轉 悟者心方息


譬如火燒木 漸次而轉移 此木既已燒 復更燒餘木


依止賴耶識 無漏心亦然 漸除諸有漏 永息輪迴法


此是現法樂 三昧之境界 眾聖由斯道 普詣十方國


如金在礦中 無有能見金 智者善陶鍊 其金乃明顯


藏識亦如是 習氣之所纏 三昧淨除已 定者常明見


如酪未攢搖 酥終不可得 是故諸智者 攢酪而得酥


藏識亦復然 諸識所纏覆 密嚴諸定者 勤觀乃能得


密嚴是大明 妙智之殊稱 佛子勤修習 常生此國中


色及無色界 空識非非想 於彼常勤修 而來生此處


此中諸佛子 威光猶日月 住於修行地 演說相應旨


如來所證法 隨見而轉依 一切佛世尊 灌頂授其位


雖住密嚴土 應物隨所宜 在空而變化 若見或聞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hfazhan 的頭像
    shihfazhan

    佛頂寺 釋法湛

    shihfaz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