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黃蘗希運禪師傳心法要



 

諸佛與一切眾生 唯是一心更無別法 此心無始已來不曾生不曾滅


不青不黃 無形無相 不屬有無 不計新舊 非長非短 非大非小


超過一切限量名言蹤跡對待 當體便是 動念即差 


猶如虛空 無有邊際 不可測度 惟此一心即是佛 


佛與眾生更無差異 但是眾生著相外求轉失 使佛覓佛 將心捉心


窮劫盡形終不能得 不知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此心即是佛 佛即是眾生 眾生即是佛 佛即是心 


為眾生時此心不減 為諸佛時此心不添 


乃至六度萬行河沙功德 本自具足不假修添 遇緣則施 緣息則寂


若不決定信此 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 皆是妄想與道相乖 


此心即是佛 更無別佛 亦無別心 此心淨明猶如虛空 


無一點相貌 舉心動念即乖法體 即為著相 無始來無著相佛


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 即是次第 無始來無次第佛 


但悟一心 更無少法可得 此則真佛 


佛與眾生一心無異 猶如虛空無雜無壞 如大日輪照四天下 


日照之時明遍天下 虛空不曾明 


日沒之後暗遍天下 虛空不曾暗 


明暗之景自相凌奪 虛空之性廓然不變 佛與眾生心亦如此 


若觀佛作清淨光明解脫之相 觀眾生作垢濁暗昧生死之相


此人作此解 歷河沙劫終不得菩提 即是著相之故 


唯此一心 更無微塵許少法可得 即是佛 


今學道人不悟此心體 便於心上生心 


向外求佛 著相修行 皆是惡法 非菩提道


供養十方諸佛 不如供養一無心道人 


何故 無心者無一切心也 


如如之體 內外如木石不動不轉 內外如虛空不塞不礙


無能無所 無方所 無相貌 無得失 


趣者不敢入此法 恐落空 無棲泊處 故望涯而退 


文殊當理 普賢當行 理者真空無礙之理 行者離相無盡之行


觀音當大慈 勢至當大智 維摩淨名也 


淨者性也 名者相也 性相不異 號為淨名 


諸大菩薩所表者 人皆有之 不離一心 悟之即是 


今學道人不向自心中悟 乃於心外求著相取境 皆與道背 


恒河沙者 佛說是沙 


此沙諸佛菩薩釋梵諸天步履而過 沙亦不喜 


牛羊蟲蟻蹈踐而行 沙亦不怒 


珍寶馨香沙亦不貪 糞溺臭穢沙亦不惡


此心即無心之心 離一切相 眾生諸佛更無差殊 


但能無心便是究竟 學道人若不直下無心 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被三乘功行拘繫 不得解脫 


然證此心有遲疾 有聞法一念便得無心者 


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乃得無心者 有至十地乃得無心者 


長短得無心即住 更無可修 更無可證 實無所得 真實不虛


一念而得與十地而得者 功用恰齊 更無深淺 


只是歷劫枉受辛勤耳 


造惡造善皆是著相 著相造惡枉受輪迴 著相造善枉受勞苦 


總不如言下自認取本法 


此法即心 心外無法 此心即法 法內無心 


心自無心 亦無無心者 將心無心 心即成有 


默契而已 絕諸思量   故曰 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此心是本源清淨佛 人皆有之 蠢動畜生與諸佛菩薩一體不異


只為妄想別 造種種業果 


本佛上實無一物 虛通寂靜明妙安樂而已 


深自悟認 直下便是圓滿具足 更無所欠 


縱三僧祇精進修行 歷諸地位 及一念證時 只證元來自佛 


向上更不添得一物 卻觀歷劫功用 總是夢中妄為 


故如來云 我於阿耨菩提實無所得 


若妄有所得 然燈即不與授記 


又云 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 是名菩提 


即此本源清淨心 與眾生諸佛世界山河有相無相遍十方界 


一切平等 無彼我相 


此本源清淨心 常自圓明遍照 世人不悟 只認見聞覺知為心


為見聞覺知所覆 所以不睹精明本體 但直下無心 本體自現


如大日輪升於虛空 遍照十方 更無障礙 


故學道人惟認見聞覺知為動作 


空卻見聞覺知 即心路絕無入處 但於見聞覺知處認本心 


然本心不屬見聞覺知 亦不離見聞覺知 


但莫於見聞覺知上起見解 莫於見聞覺知上動念 


亦莫離見聞覺知覓心 亦莫捨見聞覺知取法 


不即不離 不住不著 縱橫自在 無非道場


世人聞道諸佛皆傳心法 將謂心上別有一法可證可取 


遂將心覓法 不知心即是法 法即是心 


不可將心更求於心 歷千萬劫終無得日 


不如當下無心 便是本法 


如力士額珠隱於額內 向外求覓周行十方 終不能得 


智者指之 當時自見本珠如故 


學道人迷自本心不認為佛 遂向外求覓 起功用行 


依次第證果位 歷劫勤求元不成道 


不如當下無心 決定知一切法本無所有 亦無所得 


無住無依 無能無所 不動妄念便證菩提 


及證道時只證本心佛 歷劫功用並是虛修 


如力士得珠時 只得本額珠 不關向外尋求之力


故佛言 我於阿耨菩提實無所得 恐人不信故 


引五眼所見 五語所言 真實不虛 是第一義諦


學道人勿疑四大為身 四大無我 我亦無主 


故知此身無我亦無主 五陰無我亦無主 


故知此心無我亦無主   六根六塵六識和合生滅 亦復如是 


十八界既空 一切皆空 唯有本心蕩然清淨 


有識食 有智食 


四大之身 飢瘡為患 隨事給養 不生貪著 謂之智食


恣情取味 妄生別 唯求適口 不生厭離 謂之識食


聲聞者 因聲得悟 謂之聲聞 但不了自心 於聲教上起解 


或因神通 或因瑞相 語言運動 聞有菩提涅槃 


三阿僧祇劫修成佛道 皆屬聲聞道 謂之聲聞 


佛惟直下頓了自心 本來是佛 


無一法可得 無一行可修 此是無上道 此是真如佛 


學道人只怕一念有 即與道隔矣 


念念無相 念念無為即是佛 


學道人若欲得成佛 一切佛法總不用學 惟學無求無著


無求則心不生 無著則心不染 不生不染即是佛 


八萬四千法門 對八萬四千煩惱 是教化接引門 


本無一法 離即是法 


知離者是佛 但離一切煩惱 是無法可得


學道人欲得知要訣 但莫於心上著一物 


言佛法身猶如虛空 此是喻法身即虛空 虛空即法身 


常人將謂法身遍於虛空處 虛空中含容法身 


不知虛空即法身 法身即虛空也 


若定言有虛空 即虛空不是法身 


定言有法身 即法身不是虛空 


但不作虛空解 虛空即法身 不作法身解 法身即虛空


虛空與法身無異相 佛與眾生無異相 


生死涅槃無異相 煩惱菩提無異相 


離一切相即是佛 


凡夫取境 道人取心 心境雙忘 乃是真法 


忘境猶易 忘心至難 


人不敢忘心 是恐落空無撈摸處 


不知空本無空 唯一真界耳


此靈覺性 無始以來與空虛同壽 


未曾生未曾滅 未曾有未曾無 未曾穢未曾淨 


未曾喧未曾寂 未曾少未曾老 無方所無內外 


無數量無形相 無色像無音聲 不可覓不可求 


不可以智識解 不可以言語取 


不可以景物會 不可以功用到  


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眾生同大涅槃性 


性即是心 心即是佛 佛即是法  


一念離真 皆為妄想 


不可以心更求於心 不可以佛更求於佛 不可以法更求於法 


故修道人直下無心默契 擬心即差 


以心傳心 此為正見 


慎勿向外逐境為心 是認賊為子 


為有貪瞋癡 即立戒定慧 


本無煩惱 焉有菩提 


故祖師云 佛說一切法 為除一切心 


     我無一切心 何用一切法 


本源清淨佛上更不得著一物 


譬如虛空 雖以無量珍寶莊嚴 終不能住 


佛性同虛空 雖以無量智慧功德莊嚴 終不能住 


但迷本性 轉不見耳 


所謂心地法門 萬法皆依此心建立 


遇境即有 無境即無 不可於淨性上專作境解 


所言定慧 鑑用歷歷 寂寂惺惺 見聞覺知 皆境上作解


暫為中下人說即得 若欲親證 皆不可作如此解 


盡是境縛 法有沒處 沒於有地 


但於一切法不作有見 即見法 


自達磨大師到中國 唯說一性 唯傳一法 


以佛傳佛 不說餘佛 以法傳法 不說餘法 


法即不可說之法 佛即不可取之佛 乃是本源清淨心也


唯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般若為慧 此慧即無相之本也


凡夫不趣道 唯恣六情 乃行六道 即學道後 


一念計生死 即落諸魔道 一念起諸見 即落外道 


見有生 趣其滅 即落聲聞道 


不見有生 唯見有滅 即緣覺道 


法本不生 今亦不滅 不起二見 不厭不忻 


一切諸法 唯一心是 然後乃為佛乘也 


凡人皆逐境生心 心隨欣厭 


若欲無境 當忘其心 心忘則境空 境空則心滅 


不忘心而除境 境不可除 只益紛擾耳 


故萬法唯心 心亦不可得 復何求哉


學般若法人 不見一法可得 絕意三乘 唯一真實 


不可證得 謂我能證能得 皆增上慢人也 


法華會下拂衣而去者 皆斯徒也 


故佛言 我於菩提實無所得 默契而已


凡人欲修證 但觀五蘊皆空 四大無我 


真心無相 不去不來 生時性亦不來 死時性亦不去 


湛然圓寂 心境一如 


但能如此直下頓了 不為三世所拘繫 便出世人也 


切不得有毫趣向 


若見善相 諸佛來迎 及種種現前 亦無心隨去 


若見惡相 種種現前 亦無畏心 


但自忘心同於法界 便得自在


凡言化城者 二乘及十地 乃至等覺 妙覺 


皆是權立接引之教 並為化城也 


言寶所者 乃真心本佛自性之寶 此寶不屬情量 不可建立


無佛無眾生 無能無所 何處有城 


若問此既是化城 何處為寶所 


寶所不可指 指即有寶所 非真實所也 故云在近而已


在近者 不可定量言之 但當體會契之即是  


闡提者 信不具也 


一切六道眾生及至二乘 不信有佛果 皆謂之斷善根闡提


菩薩深信佛法 不見有大乘小乘 佛與眾生同一法性 


乃謂之善根闡提 


大抵因聲教而悟者 名聲聞 觀因緣而悟者 名緣覺 


若不向自心中悟 雖至成佛 亦謂之聲聞佛 


學道人於法上悟 不於心上悟 雖歷劫修行 終不是本佛


若不心悟 乃於法悟 即是輕心重法 遂成逐塊 忘於本心故


但契本心 不用求法 心即法也


凡人多謂境礙心 謂事礙理 常欲逃境以安心 屏事以存理


不知乃是心礙境 理礙事 


但令心空 境自空 


但令理寂 事自寂 勿倒用心也


凡人多不肯空心 恐落空 不知自心本空 


愚人除事不除心 智者除心不除事 


菩薩心如虛空 一切俱捨 所作福德皆不貪著  


然捨有三等 內外身心一切俱捨 猶如虛空 無所取著


然後隨方應物 能所皆忘 是謂大捨 


若一邊行道布德 一邊旋捨 無希望心 是謂中捨 


若廣修眾善 有所希望 聞法知空 遂乃不著 是謂小捨 


大捨如火燭在前 更無迷悟 


中捨如火燭在旁 或明或暗 


小捨如火燭在後 不見坑故 


菩薩心如虛空 一切俱捨 


過去心不可得 是過去捨 


現在心不可得 是現在捨 


未來心不可得 是未來捨 


所謂三世俱捨 


自如來付法迦葉以來 以心印心 心心不異 


印著空 則印不成文 印著物 則印不成法 


故以心印心 心心不異 能印所印 俱難契會 故得者少


然心即無心 得即無得


佛有三身 


法身說自性靈通法 


報身說一切清淨法  


化身說六度萬行法 


 


 


 


法身說法不以語言 音聲 形相 文字 


無所說 無所證自性靈通而已 故曰 無法可說 是名說法 


報身化身皆隨機感現 所說法亦隨事應根以為攝化 皆非真法


故曰報化非真佛 亦非說法者


 


 


 


所言同是一精明 為六和合者 


一精明者一心也 六和合者六根各與塵合 


眼與色合 耳與聲合 鼻與香合 


舌與味合 身與觸合 意與法合 


中間生六識為十八界 


若了知十八界空無所有 束六和合為一精明 一精明者即心也


學道人皆知此 但不能免作一精明六和合解  


遂為法縛 不契本心


 


如來現世 欲說一乘真法 則眾生不信興謗 沒於苦海


若都不說 則佛墮慳貪 不為眾生普捨妙道 遂方便說三乘


乘有大小 得有深淺 皆非本法 


故云 惟此一乘道 餘二即非真 


然終未能顯一心法 故召迦葉同法座坐 


別付一心 離言說法 


此一枝法 今別行 若能契悟者 便至佛地 


黃蘗希運禪師傳心法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hfazhan 的頭像
    shihfazhan

    佛頂寺 釋法湛

    shihfaz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