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行蘊


 


大明三藏法數「七十五法」條目:


〔心所有法四十六〕:心所有法者,以對意識心王而言之也。


此四十六合為六位:


遍大地有十


一、受,(領納前境也。)


二、想,(於境取像也。)


三、思,(起心造作諸業也。)


四、觸,(對境也。)


五、欲,(希望樂境也。)


六、慧,(揀擇善惡法也。)


七、念,(記憶不忘也。)


八、作意,(能警覺者為性。心未起能警令起,心已起能引趣境也。)


九、勝解,(於理明了無礙也。)


十、三摩地,(華言等持。離沉掉曰等,令心專注不散曰持。)


此之十法,通善通惡,遍一切心,故云遍大地也。


 


大善地有十


一、信,(於善法深樂不疑也。)


二、勤,(於諸善法精進修習也。)


三、捨,(遠離掉舉也。)


四、慚,(恥己無德也。)


五、愧,(羞為惡行也。)


六、無貪,(於五欲境心生厭離也。)


七、無瞋,(於違情之境,不起忿怒也。)


八、不害,(於諸有情,不加損惱也。)


九、輕安,(遠離昏亂也。)


十、不放逸,(於不善法,心不染著也。)


此之十法不通於惡,唯是善業,能通至無漏聖道。故云大善地也。(無漏者,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大煩惱有六


一、癡,(於事理迷惑不了也。)


二、放逸,(縱恣欲境也。)


三、懈怠,(身心不勤也。)


四、不信,(邪見多疑也。)


五、昏沉,(心神迷惑也。)


六、掉舉,(內心搖動也。)


此之六法,依五識、第六識、第七識而起,不通於善,唯是惡法,故云大煩惱也。


 


大不善有二


一、無慚,(不知羞恥也。)


二、無愧,(陰為不善也。)


此之二法,謂人無慚愧,則無惡不造。故云大不善也。


 


小煩惱有十


一、忿,(暴怒也。)


二、覆,(不令人知己過也。)


三、慳,(於一切財不能惠施也。)


四、嫉,(心懷妒忌也。)


五、惱,(外境違情不自安忍也。)


六、害,(損惱有情也。)


七、恨,(怨恨也。)


八、諂,(媚悅人意也。)


九、誑,(詭詐不實也。)


十、憍,(矜己傲他也。)


此之十法,但依第六識而起,故云小煩惱也。


 


不定法有八


一、悔,(或作惡事,或不作善事,心皆追悔也。)


二、睡眠,(謂人睡眠,神識昏昧,夢中見境,或善或惡,或不善不惡也。)


三、尋,(尋即尋思,即心中所起之念,或善或惡,或不善不惡也。)


四、伺,(伺即伺察,亦心中所起之念也。心麤而浮曰尋,心細而沉曰伺。二者皆是心念,但分麤細耳。亦通善惡,不善不惡也。)


五、貪,(引取無厭也。)


六、瞋,(忿怒不息也。)


七、慢,(自恃陵他也。)


八、疑,(猶豫不決也。)


此之八法,通於善、惡、無記三性,故云不定法也。


(無記者,謂不善不惡,無所記錄故也。)


 


〔不相應行法十四〕:


一、得,(於一切法造作成就也。)


二、非得,(於一切法不能成就也。)


三、眾同分,(如人之類,其形相似也。)


四、無想異熟,(此即無想報,外道修無想定,命終生無想天,以其果報,異世成熟,故曰異熟。)


五、無想定,(外道所修之定,想心俱滅故也。)


六、滅盡定,(得此定者,受想之心滅盡,諸識不起也。)


七、命根,(第八藏識種子,并出入息煖氣三者,連持不斷也。)


八、生,(諸法生起也。)


九、住,(諸法未遷也。)


十、異,(諸法漸衰也。)


十一、滅,(諸法消盡也。)


十二、名身,(依事立名,眾名聯合,故曰名身)


十三、句身,(積言成句,眾句聯合,故曰句身。)


十四、文身,(文即文字,眾字聯合,故曰文身。)


此之十四法,有名無體,不與色法、心法,及心所有法相應,故云不相應行法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hfazhan 的頭像
    shihfazhan

    佛頂寺 釋法湛

    shihfaz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